欢迎光临——国际旅游产业项目交流平台。共同富裕产业项目交流平台。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展示平台。![请登录],您是新用户?[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丝友汇 >> 亚洲国家 >> 中华四大名桥,你去过几个?

中华四大名桥,你去过几个?

2025-03-26 来源:环球云链网综合 浏览539次

01河北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郊外的洨河上,由著名匠师李春建造,距今已有大约1400 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赵州桥的设计独具匠心。桥长64.40 米,跨径 37.02 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一般石桥的券大都是半圆形,但赵州桥跨度很大,如果把券修成半圆形,桥洞就要高 18.52 米,车马行人过桥会非常费劲。而赵州桥采用了独特的敞肩拱设计,即在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这种设计不仅减轻了桥本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而且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了水流的阻力。当洨河涨水时,一部分水可以从小券往下流,既使水流畅通,又减少了洪水对桥的冲击,保证了桥的安全。


赵州桥的建造工艺也十分精湛。它采用了纵向并列砌筑法,用二十八道小券并列成9.6 米宽的大券,既便于施工,节省材料,又可以单独维修。为了弥补并列式砌各道窄券石块间没有相互联系、不如纵列式坚固的缺点,建造者在各道窄券的石块之间加了铁钉,使它们连成了整体。


此外,赵州桥的雕刻艺术也堪称一绝。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形态逼真,琢工精致秀丽,是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赵州桥历经了无数次的洪水冲击、地震摇撼以及风雨侵蚀,却依然屹立不倒。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1991 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 12 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02北京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至周口店的公路与永定河的交汇处,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 年)。它全长 213 米,有 11 个孔,各孔的跨度和高度都不相同,是一座 11 孔联拱桥。


卢沟桥的建筑特色鲜明。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使桥身更加坚固。桥的一大特色是桥上有很多石雕的石狮子。卢沟桥上两侧总共有281 根望柱,每根望柱的顶端都有一根大石狮子,大石狮子身上还雕有很多姿态各异的小狮子,大小狮子总共有 485 个。这些石狮子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嬉戏玩耍,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古代雕刻工匠的高超技艺。


桥东端有乾隆御笔题写“卢沟晓月”的石碑,桥两头还有两座石碑亭,汉白玉亭柱上刻有精美的盘龙纹饰,更增添了卢沟桥的艺术美感。


然而,卢沟桥更为人熟知的是它所承载的那段悲壮的历史。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史称“卢沟桥事变”。从此,卢沟桥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象征,它的名字也永远铭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如今,当我们站在卢沟桥上,抚摸着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石狮子,仿佛能听到当年的枪炮声和先烈们的呐喊声。卢沟桥不仅是一座艺术之桥,更是一座历史之桥,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03福建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的一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桥,桥长874 米,宽 7 米,从北宋皇佑五年动工到嘉佑四年完工,耗时七年,历史上先后修复 17 次,足见这座桥的重要性。


洛阳桥的建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测,桥基层很容易被摧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他们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此外,工匠们还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种别出心裁的种牡蛎固基法,是世界上第一个生物学和桥梁学结合的创举,史无前例地解决了桥和桥墩的加固问题。


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为当地的交通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面对困难时的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04广东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坐落于滚滚韩江之上。它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初为浮桥,后自东、西两岸向江心逐墩修筑,至绍定元年(1228),全长 517 米,分为东西两段 18 墩(明朝宣德年间增建 5 墩),东段建成 13 墩,西段建成 10 墩,历 57 年之久。


广济桥最大的特色是“十八梭船廿四洲”,采用梁桥和浮桥相结合的独特形式。两旁是以巨大的石洲为基础构组成梁桥,中间则以十八艘小船串联成浮桥,可以解开,为必要的船只通行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这不但成了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也使得广济桥刚柔相济,有动有静有起伏变化,生动地体现了一种美学跟力学、建筑跟艺术和谐统一的审美功能。


回顾广济桥的创建历程,从南宋乾道七年知州曾汪在江心建了第一个桥墩算起,一直到明朝正德八年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完整格局,前后竟然延续了 342 年。八百多年来,广济桥历经洪水、台风、地震、兵祸等频繁的灾难,坏了又修,修了又坏。1958 年,它进行了一场空前大改造,改建为三孔钢架两高桩承台式桥梁。为了挽回四大名桥的名号和对古迹的保护,当地政府 2003 年开始努力恢复广济桥原来的面貌,2007 年修复竣工,恢复了浮桥,重现了“廿四楼台廿四样”的昔日风采。


广济桥还有一句民谚“两只铁牛一只溜”。原来潮人依五行之说,特地铸了两只铁牛来镇水,但其中一只被大水给冲走了,下落不明。潮人便自我解嘲地造出了这句民谚,将缺点转化成卖点。




网友评论
您还未登录!    注册  登录

共有0人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