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旅游产业项目交流平台。共同富裕产业项目交流平台。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展示平台。![请登录],您是新用户?[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ZENTV >> 通行天下 >> 银联用区块链建信息共享平台,为放贷机构严防老赖提供新途径

银联用区块链建信息共享平台,为放贷机构严防老赖提供新途径

2018-12-17 来源:互联网 有7336人参与

        长期以来,借款人信用记录的完整性与可查性一直是放款机构的痛点与难点。经验丰富的“老赖”们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方式灵活躲避来自银行、第三方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征信查询,掩饰自己逾期、骗贷等失信行为。为提 高信用风险防范水平,行业内机构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应对机制,而区块链技术无疑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银联基于区块链的风险信息共享平台便由此落地。


       此前,金融机构间的失信人信息共享是依托互联网金融支付产业安全联盟实现的。“但实际上,我们遇到了种种困难,特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对信息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陈晨告诉澎湃新闻,早在2014年,银联就开始做信用信息共享的尝试,当时的方式是把自己的数据集中起来向联盟秘书处报送,由秘书处整理进一个中心化数据库里,希望由此实现机构间的共享。




       然而,这种传统的数据分享路径面临这样一些痛点:机构直接提供原始数据,丧失了数据控制权;信用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并集中存放,对数据安全的要求很高;数据批量集中报送,更新频度有限,时效性较差;信息在机构间免费共享,各机构的单体贡献难以评价,长期影响参与的积极性。


       同样的事情用区块链技术来做就能收到不同的效果。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如果一个机构想做客户信息查询,可以向链上所有机构(区块链节点)发起广播,节点将给出相应的反馈结果。区块链上信息的不可篡改性也让查询结果的准确性有了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上饱受诟病的激励方式——“发币”,也转换成了“发积分”的形式,即根据查询结果的命中率记积分。“查询命中谁的数据,就要给谁转移积分;自己的数据被别人查询命中,也可以得到别人的积分”,陈晨解释道,“这样公平性就有了保障,机构间定期进行积分轧差,后期银联也会帮助机构做资金的结算或者资金的转移,帮助机构实现数据的价值收入。”


       根据上述思路,中国银联和京东金融(京东数字科技)已经在2017年联手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名为BU-F的系统架构实现证书管理以及节点的监控。参与机构分别部署区块链应用到本地节点,通过网络配置,下发证书构建区块链网络。在各个机构的节点上面会包括区块链的账本、智能合约以及区块链服务,其中区块链服务系统包括查询服务、运营管理服务。试验期的区块链信息共享平台接入了银联和京东两家的风控数据,行业内首个基于区块链的跨机构数据分布式存储及查询系统由此产生。


      陈晨表示,系统的初期规划是将包括交易欺诈名单、高风险账户名单、营销作弊名单及电信网络诈骗名单等四类信息等在内的信用信息,对参与机构开放。这四类信息也可基本满足各共享机构通过账户、交易设备、交易网络特征、人员信息等多维度对疑似风险交易进行实时查询判定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交易欺诈、营销作弊、洗钱犯罪、恶意刷单、机器注册等风险发生。


      目前,该系统已经上线,查询TPS(每秒事务处理量)超过130,查询反映的时间20毫秒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整个机构正常业务的需要。系统的基本管理由中国银联、京东数字科技及特邀机构组成的运营协调委员会负责,机构的加入,共享数据的规范,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包括后续的一些数据类别的扩展,以及查询积分的定价都是由管理机构制定。日常运营则由银联和京东数字科技共同完成,包括新机构的接入测试、资金清算、差错处理、日常咨询等。

下一步,成员机构之间还会将更多的信息纳入共享范围。而银联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卡组织,也希望将互联网金融支付产业安全联盟中100多家机构的信息整合上链,构建一个行业合作的生态圈,实现更高的效率。“只要互联网金融支付产业安全联盟的成员机构愿意遵守我们的规定和国家对个人隐私的要求,承诺能够根据后续积分的转移进行按时的付费和资金转移的动作,就都能进入系统”,陈晨说道。


      “区块链技术分布式的方式,是解决目前行业信息共享痛点的希望”,陈晨说道,这种去中心化结构也充满了挑战,打破了以往业内合作的模式。区块链分布式思维要求所有参与机构需要对自己的业务流程和系统能做一些相应的转变,才能更好的契合新的机制。同时,陈晨相信,此举是支付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有益尝试,将为日后直接在支付中的应用提供经验积累。


网友评论
您还未登录!    注册  登录

共有0人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