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旅游产业项目交流平台。共同富裕产业项目交流平台。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展示平台。![请登录],您是新用户?[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产业化 >> 数字资产 >> 多边央行“搭起”数字货币桥,跨境支付向“秒级”跃迁

多边央行“搭起”数字货币桥,跨境支付向“秒级”跃迁

2025-11-12 来源: 浏览476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日前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发表演讲时提出,将运用数字人民币探索跨境支付新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等多个货币政策管理机构共同探索,形成了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为范本的多边合作模式。基于央行合约、平等治理和区块链架构,连接各经济体支付系统和法定数字货币系统,实现多币种的秒级直通式跨境支付。




在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创新探索不仅精准破解了传统跨境支付的难题,更搭建起开放包容的国际金融合作新框架,为全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长期以来,基于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依赖多层中介层层流转,不仅叠加了不菲的中介费用与汇兑成本,更存在2至5天的清算延迟,中小微企业因资金周转效率低下深受其累。更突出的矛盾在于,不同司法辖区监管规则的碎片化,推高了反洗钱等合规成本;部分新兴市场因支付系统兼容性不足,甚至陷入“有钱难付”的困境。市场迫切需要一种兼顾效率、安全与主权的创新跨境支付方案。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出现,以“无损、合规、互通”原则精准破局。其核心创新在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分布式架构:各参与央行运营独立节点却能实现实时互联,既通过技术隔离保障了各国货币主权的完整无损,又借助共识机制破解了多方互信难题。这种设计使支付链路大幅缩短,处理一笔跨境交易仅需6至9秒,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千倍以上,成本与风险也随之大幅降低。


实践成效更彰显了这一模式的生命力。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中央银行及阿联酋中央银行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开启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路径的探索。经过几年推进,项目已顺利完成从技术验证到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的跨越,沙特阿拉伯央行的加入更让多边合作版图进一步扩容。


进入MVP阶段后,货币桥的应用价值从理论走向现实,贸易结算、跨境缴税等多个核心场景相继落地。今年9月,国内某央企披露的运营数据颇具说服力: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完成的跨境结算业务,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00亿元。对该企业而言,这一模式的优势体现在全流程中——资金池账户资金可“点对点直达”境外成员单位收款银行,“秒级到账”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全程无中间行手续费”降低了交易成本,“流转轨迹可追溯”强化了风险管控。这种全方位的优化,为企业拓展全球化经营提供了关键金融支撑。

货币桥的价值,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创新。与单一主导的支付体系不同,其模块化设计允许不同司法辖区灵活适配自身监管规则,平等治理架构则让各参与方拥有同等话语权。这种“不针对特定央行、面向全球开放”的包容性,打破了地缘经济壁垒,成为全球金融治理革新的生动实践。


当然,货币桥的全面推广仍需跨越技术标准统一、跨境监管协同等现实障碍,但这些挑战并非不可逾越——其“平等治理、开放兼容”的核心架构,本身就为各方协商解决分歧提供了制度基础,而前期从技术验证到百亿交易的实践,更积累了宝贵经验。展望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与更多经济体央行的数字货币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实现互联互通,必将进一步打破跨境支付的时空壁垒与地缘阻隔,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提升金融包容性。


网友评论
您还未登录!    注册  登录

共有0人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评论0